本文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谭琪欣)

阅读提要:

截至9月30日,康美前三季度利润亏损达99.84亿,资产总计314.95亿元,负债总计429.02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康美药业进入破产重整阶段。11月15日,康美药业破产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在广东省普宁市科技工业园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按照重整方案,康美药业将引入广药集团、粤财集团、恒健集团等国有企业为战略投资人参加重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健康时报记者透露,国内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康美药业在中医药领域积累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品牌知名度还有,销售做得也还可以,现在的几个主打产品销售额也不低,现在由国资接手,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财务负债的问题能不能厘清。”

历时近三年,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终于尘埃落定。因虚增货币资金达到887.1亿元,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相关被告被判承担投资者损失总金额达24.59亿元。

“特别能接受。”得知案件处理结果的那一刻,一位康美药业投资者王贺(化名)如是说。

造假风波中的康美药业,药品销售仍在正常进行。图自康美药业官网

超5万名投资者集体诉讼

2014年8月,一位康美药业持股人到证监会实名举报,详细说明了康美药业管理层的违法违规行为。根据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刘志清称康美药业管理层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十多亿元,并指出康美药业存在虚假陈述、购买土地时涉嫌财务造假十多亿元、广发证券包庇康美药业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到2018年,业界关于康美财务造假的声音越来越响。2018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一则“立案调查”的公告引发业界哗然。根据证监会信息,康美药业在2016年至2018年财务报告中,总计虚增货币资金达到887.1亿元,刷新中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记录。

“2018年底证监会立案后,我们开展投资者索赔预登记,有数百位投资者来电、来函咨询索赔事宜,个人

“康美药业一案让康美药业案幕后实际操纵上市公司的为恶者付出沉重代价。”2021年11月12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康美药业特别代表人诉讼案判决答记者问时透露。

当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康美药业证券集体诉讼案一审宣判,相关被告被判承担投资者损失总金额达24.59亿元。广州审判网的公开文书显示,案件原告涉及5.5万余名投资者,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案件是迄今为止法院审理的原告人数最多、赔偿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件。

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该案体现了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的有效衔接,增加了违法企业的违法成本,还追究了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使违法者付出了失去人身自由的沉重代价。这无疑会对整个资本市场各方带来极大的震慑作用。

多次涉贿赂案件仍屹立不倒

与系列判决结果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马兴田和康美药业皆荣誉等身。“很大方,经常给村里市里捐钱。”一位接近康美药业的人士跟健康时报记者回忆。

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起初只是广东一家不知名的地方药企。仅用四年时间,2001年让康美药业挂牌上市的,正是康美药业的创始人马兴田。

1997年,28岁的马兴田和他的妻子从经营药店赚到“第一桶金”,创立康美药业。1998年,马兴田创业第二年,康美就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并逐步成功研制出了利乐、诺莎等国家级新药,迅速在医药市场站稳了脚跟,每年的营业额都超过了千万。康美药业也一度被称作中药龙头企业,成功研发出络欣平、利乐、诺沙等多个国家级新药。

2018年5月29日,对康美药业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在这一天,康美药业市值破千亿,创下了最高市值,达到0亿。然而好景不长,截至2021年11月19日收盘,康美药业的最新市值仅剩下210亿元,相比三年前的至高点,已跌去近九成,市值一落千丈。

曾经耀眼成绩的背后,还伴随着产品质量黑榜和涉及贿赂案件。健康时报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查询康美药业共出现986条结果,其中刑事案由39条,民事案由813条,行政案由50条,并多次卷入贪腐案件。

2016年到2017年期间,康美药业的菊皇茶、菊花、人参产品分别因违法添加行为、农药残留量项目等不合格,多次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处罚、通报。

2016年11月10日,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原局长李量受贿一案。在庭审中,扬州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0年至2012年,被告人李量利用担任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康美药业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共计约694万元。

马兴田最近一次登上司法文书是2019年3月19日。当天,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四川省阆中市市委原书记蒋建平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马兴田再次名列其中。“行贿目的是公司在阆中投资,需要处理好关系,项目才能顺利进行。”他在证言中表示。

尽管多次涉入贿赂案件,但是马兴田和他的康美药业仍屹立不倒。直

康美药业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

康美药业旗下主营产品销量,似乎并未受连日来的负面舆论影响。针对康美药业近期面临的种种质疑,11月24日,健康时报记者咨询康美药业,其证券部门的工作人员回复:目前康美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都还在照常进行,破产重组没有对公司的业务造成很大影响。

健康时报记者查询康美药业官方旗舰店发现,其销量最高的中药饮片仍保持了月销4万+的线上销售量,丹参粉、人参片、三七粉等主要优质中药饮片品种线上销量均维持在400~600份/月,西洋参饮片甚至已卖断货。

企业财报显示,康美药业业务体系涵盖上游的道地中药材种植与资源整合,中游的中药材贸易、中药饮片以及保健食品等的生产与销售,下游的智慧药房、连锁药店以及移动医疗等。

其中,康美药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0.86亿,中药板块是公司目前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业务板块,该板块的主要业务是中药饮片。目前公司可生产1000多个品种、20000多个品规的中药饮片;拥有三七粉、西洋参、康美百合、康美丹参等21个优质中药饮片,拥有人参(饮片、微粉、配方颗粒)、西洋参(饮片、微粉、胶囊)、柴胡(饮片、配方颗粒)、三七(饮片、微粉)等28个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不过,据康美药业第三季度报告披露的数据,康美药业如今的财务状况已不容乐观。截至9月30日,康美前三季度利润亏损达99.84亿,资产总计314.95亿元,负债总计429.02亿元,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

康美药业正在进入关键的破产重整阶段。11月15日,康美药业破产重整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在广东省普宁市科技工业园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按照重整方案,康美药业将引入广药集团、粤财集团、恒健集团等国有企业为战略投资人参加重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健康时报记者透露,国内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康美药业在中医药领域积累的底子还是不错的,品牌知名度还有,销售做得也还可以,现在的几个主打产品销售额也不低,现在由国资接手,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财务负债的问题能不能厘清。”

在康美药业的官网首页,由马兴田提出的“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经营健康”,仍然悬挂在最醒目的位置。

参考资料:

ST康美:康美药业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2021-11

ST康美:康美药业2021年半年度报告

广州审判网:全国首例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集体诉讼案一审宣判,2021-11-12,

佛山法院网:康美药%E5%85%B4%E7%94%B0&modelid=1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超八百亿,诉讼涉原告55326名,处于资不抵债边缘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