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股遭资金疯狂抛售
新年伊始,当A股人对未来一年充满干劲的时候,市场却给A股人泼了一瓢堪比漠河零下50度的水。
新年首周A股即开启暴跌模式,创业板、科创50分别大跌6.80%、6.63%,创业板更是跌去了2021年涨幅的一半还多。A股的其他指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较科创两板要好的多,主要的沪市价值股较为集中。
下跌的不仅仅是A股,美股在新年伊始也是暴跌模式,科技股集中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下跌4.46%,创2021年2月以来的单周最大跌幅,而纳斯达克指数同业重挫4.53%。传统企业占多数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则仅仅下跌了0.3%,多空价值策略拿下了14个月来最高回报。
2022年首周的这一幕像极了2021年年初,当时在美联储Taper预期浓烈的带动下,美债收益率飙升。A股在春节前抱团淋漓尽致的各行业茅在春节后崩塌,开启暴跌模式,各路资金疯狂抢跑,无论是“YYDS”的贵州茅台(跌幅一度超40%),还是买中国平安创造骄人业绩的基金经理们,在过去一年中似乎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风水轮流转,2022年开启暴跌模式的则是过去大半年里风光无限的新能源行业,本周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以中信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看,283只成分股区间(2021.93-至今)自最高价的的最大跌幅几乎全军覆没,清一色的绿色,跌幅在20%以上近200只,其中跌幅在30%的近110只,上机数控以57.40%的跌幅位居榜首。而宁王从高点以来的调整达21.53%。从技术上看,这些股均进入的熊市行情中。
随着美国通胀创30年以来的新高,美联储越来越坚决的抵抗通胀,在2021年9月会议上暗示出缩表后,连加息也近在咫尺,依赖于资金抱团的科技股在2022年首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挫,这种情况在美股也同样上演。
尽管国内没有步美联储的后尘启动收紧货币政策反而是通过降准的方式来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但这本质上并未未给这些新能源股带来好运,反而是灾难。因为,降准更多还是希望通过释放流动性来稳住经济,市场担忧经济有下行的风险,叠加新能源行业在2021年的炒作已经让机构挣得盆满钵满。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让机构想要落袋为安。此外,若美联储真正启动收紧政策,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外资的外流。
价值股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与成长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一年跌跌不休的价值股似乎迎来逆袭。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价值股往往更具有周期性,能提供稳定的分红。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新年首周涨幅居前是在2021年被资金抛弃的地产、家电、建筑、银行等价值风格明显的行业。
援引彭博社的观点,当前人们对价值股的信心正在逐渐增强,在经历了几年的挣扎后,价值股可能终于突破了困境。而对于A股,2022年到底是成长占优还是价值占优的辩论也同样激烈。
国泰君安的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显顺的观点更加明确,他认为,2022年一月以来市场的调整,核心逻辑在于“市场驱动力由分子端向分母端转换,投资重点由高增长向低估值切换”的预演。成长机会仍在,价值重回舞台。2021年,市场的超额收益来源于盈利;2022年,市场的超额收益更多将来源于估值修复。
不过从年初市场资金风格来看,显然价值股开始占从优,并且有望成为一季度市场的主线。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持续下跌的价值股,显然具备了配置的价值,而新能源股也正是源于不便宜了,才会出现2022年开年的暴跌模式,显然是资金的畏高情绪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