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盘面分析
2024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涨跌互现,蓝筹股集体回调,权重股全天萎靡,周二大盘低开之后一路震荡走低,煤炭、海运、环保午后走高但未能扭转大盘整体下跌的走势,最终以下跌0.43%报收,创业板下跌1.87%,两市总成交量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23%,北证50上涨2.08%,这表明场外资金缺乏流入动力,场内资金活跃度降低,市场信心受到影响,情绪较为萎靡。
个股活跃度重新降低,结构分化仍存,市场热点未能持续,周二,沪深京三市有60家个股涨停,6只个股为20%涨停板,4只个股30%涨停板,涨幅超过10%涨停板之上的个股有50家,1家个股跌停,1家个股超过10%跌停板之上,有199家个股涨幅超过5%,有75家个股跌幅超过5%。
尽管大盘未能实现2024年的“开门红”,但“八二”现象的盘口特征仍然宣示着开年的A股市场赚钱效应较好,周二,涨幅居前的为煤炭、公用事业、环保、纺织服饰、钢铁、石油石化等,表现较弱的为食品饮料、房地产、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通信等。量能略有降低,结构分化仍存,赚钱效应降低,题材强于蓝筹,小票强于大票,是2024年首个交易日的盘口特征。
技术面分析
从技术上看,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大盘低开低走,一路震荡走低,以最低点收盘,并呈价跌量缩的态势,10日线反压,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加之指数偏离5日线仍较远,技术上存在超买,短线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2950点附近有望形成支撑。
分时图技术指标显示,15分钟、30分钟MACD指标空头强化,K线组合形态为“小平台破位”走势,60分钟SKD指标空头强化,短线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60分钟MACD指标依旧是多头态势,也制约指数盘中回落的空间。
上证50价跌量缩,5日线支撑,10日线失守,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短线盘中有回调压力,但日线MACD指标继续空头强化,2283点底部平台的箱顶对指数有望形成支撑。
科创50价跌量缩,5日线支撑,10日线、20日线失守,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短线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日线MACD指标多头强化,K线组合依旧处在“楔形底”的运行当中,短线盘中回落的空间有限,短线大盘再度回落后,有望走出反弹走势。
创业板价跌量缩,30日线失守,20日线支撑,价跌量缩的量价关系,短线盘中还有回调压力,但日线MACD指标继续多头强化,5日线附近有望形成支撑,短线大盘惯性回落后有技术性反弹要求。
综合技术分析,我们认为,由于大盘继续处在超买态势,技术上仍有回调要求,但2950点附近有望形成支撑,盘中惯性回落后有望走出上涨走势,上涨的高度与量能成正比,若量能能够重新有效释放,则大盘有望延续反弹上行走势;若量能不能有效释放,则大盘在2950点上方震荡运行。
基本面分析
2023年的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2月份中采PMI指数。2023年12月的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较上月环比分别回落0.7个百分点及0.5个百分点,下游的内外需不足,制约了中、上游供给,生产指数较上月环比回落0.5百分点,导致2023年12月制造业PMI较11月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落,且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下,水平与2023年6月的PMI值相当,处于去年的低点附近,国内制造业经营状况低于市场预期。
从12月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数看,原材料库存指数比11月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较11月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但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却较11月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这表明由于需求不足,订单量减少,企业生产饱和度降低,制约了企业主动投资性补库存动力,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11月降低0.4个百分点,且连续回落,预示着企业持续性主动去库存,但地缘政治因素又导致上游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中游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生产成本高、下游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较11月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度有所改善,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与11月环比持平。2023年12月的非制造业PMI环比11月回升0.2个百分点,力促非制造业PMI未回落到“荣枯线”之下,非制造业PMI连续12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意味着2023年出台的一些列稳增长政策,以及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见成效,居民消费有所回升。
从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看,受建筑业新订单指数较11月回升2.0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较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推动,2023年12月的新订单指数较11月回升了0.3个百分点,这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改善,需求的降幅继续收窄,需求改善的空间依旧存在,尤其是居民线下消费回升是12月非制造业PMI环比回升的最大动力。
从投入品价格指数较11月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较11月下降1.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较11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以及销售价格指数较11月回升1.0个百分点看,建筑业投资环境与居民消费欲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配,居民消费领域存在涨价动力,2024年CPI较2023年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内外需不足是供给端制造业企业经营依旧低迷的原因所在,制造业在经历之前的一段补库存后,重新步入去库存周期,这是制造业PMI10月以来持续下行的原因所在,但居民消费动力重新回升,大众消费领域的涨价潜力,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国内消费有望改善,只要经济结构加速转型,新经济能够刺激新消费,新消费将带动国内经济加速复苏,制造业中上游企业去库存是小周期,国内经济中长期向好前景可期。
尽管国内经济在加速转型,中长期上行毋容置疑,但阶段内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立即转向大幅回升不现实,需政策释放刺激,2024年已至,一年之计在于春,经济能否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全年经济增长状况,一季度政策加大力度释放,也将有利于促进全年经济企稳回升。
我们预计,今年一季度,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实施概率较大,尤其是LPR的下调,有利于刺激制造业加大投资力度,有利于刺激消费回升。2024年财政政策仍将发挥其经济稳增长过程的“中流砥柱”作用,除去年10月24日的一万亿特别国债及赤字率由3%提升至3.8%外,今年财政赤字率仍将高于3%,加大财政投资力度还是今年稳增长政策的主要看点所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国内经济稳增长压力依旧,政策释放有望“只争朝夕”,在年初资金压力再度显现,央行在公开市场又大规模回笼资金之时,降准有望成为近期大概率事件。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A股春季行情不但不会缺席,也会“争分夺秒”,从2023年跨年行情的盘口看,2024年的春季攻势,不但存在系统性机会,更存在结构性机会,与宽松政策相关性较高的高β股有望成为资金关注的重点,与风险偏好关联度较高的科技成长及中小市值股有望继续成为春季行情的主线,底部股仍将是场外资金挖掘的对象。
操作策略
白酒、保险、地产、券商回调打压上证50,新能源短线获利回吐打压创业板50及科创50指数,新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未能实现“开门红”走势,但煤炭、电力、石化及中小市值股的走强,又抑制了大盘的回调空间,大盘盘中窄幅震荡运行,市场结构分化不大,“八二”现象的盘口特征,宣示着开年的A股市场赚钱效应较好,这为春季行情创造了条件。
尽管A股没有实现2024年开年大幅上涨走势,这与年前“三阳开泰”走势形成的技术超买有关,我们认为,开年未实现“开门红”,并不意味着没有春季攻势,并不意味着2024年大盘不会收阳,毕竟从历史规律看,“开门红”与年内是否收阳及是否存在春季攻势不具备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否具有春季攻势,则与前一年大盘收盘的位置有关,2023年大盘低位收盘,2024年也就具备了春季攻势所具备的技术条件。
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再度净流出,也预示着外资流出不会因为新年到来而改变,我们认为,2024年的A股年线虽会阳线报收,但行情不会一帆风顺,大盘走势还会继续跌宕起伏,把握行情的运行节奏,把握市场风格的转换规律,把握结构行情的大致所在,就还是会在2024年获取不错的投资收益。操作上,关注大盘的走势,坚定结构的方向,逢低关注券商、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电子、军工及盘出底部的个股投资机会,回避垃圾股及股价处于高位的个股。
择时模拟股票组合
图表1:2024模拟股票组合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