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行情的极端变化,让人目瞪口呆。
节前最后一周的周一,1638家跌停,中位数是-9.84%。几大指数在短短1个月时间的跌幅超过了23年全年。
随后,指数又连续大涨8个交易日,几大指数即将进入到“技术性牛市”。
不少人感慨:最近是赚了指数不赚钱。
原因很简单:从极端熊市中的极致熊市思维,一下子切换到极端牛市中的极致牛市思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难。
拿这一次来说,节前连续大涨三个交易日后,本周二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会有个调整。
因为根据过去一年的熊市规律,市场情绪高潮之后,一旦大盘开始缩量,快速轮动,基本上就是见顶信号。但随后的三天却是连续的避空行情。
卖飞好几个大牛股之后,周末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可以做的更好呢?怎样才能及时切换牛熊思维?并且做出最佳的策略呢?
一
牛市中采取牛市策略,熊市中采取熊市策略。
问题是,很多时候,当我们确认是牛市的时候,牛市可能快结束了。当我们发现是熊市的时候,熊市可能已经到头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前瞻地确认牛市/熊市,从而切换到牛市/熊市思维呢?
这又是一个可以用很多指标量化的东西。
我们一般会采用一个简单的办法:
每天收盘后,我们都可以把未来的剧情分为乐观、中性、悲观这三种。
如果是震荡行情,市场一般就会走中性剧情,这种概率一般很大。比如站在当前的时间点,大盘8连阳之后,我们认为大概率是要调整了,这就是一种中性剧情。
如果是牛市行情,市场往往会走出超预期的乐观剧情,这种概率往往较小。比如,下周指数继续大涨,就是一种偏乐观的剧情。
如果是熊市行情,市场会经常走出悲观剧情,这种概率也很小。比如,预计下周指数会B跌。
如果大盘连续走出超过2次的乐观剧情,市场就是一个牛市的氛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该跌不跌就该涨。这时候我们就要把思维扭转为牛市思维,并且采取牛市策略。
反过来,大盘连续走出超过2次的悲观剧情,市场可能就是一个熊市的氛围。这时候我们就要把思维扭转为熊市思维,并且采取熊市策略。
当然,这个方法看起来简单,但足以应对90%的情况。
二
确认完是牛市还是熊市之后,我们开始切换牛熊思维,并且制定牛熊策略。
牛熊市各有什么特点呢?
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牛市涨多跌少,容易赚钱;熊市涨少跌多,容易亏钱。
牛市思维就是:上涨不言顶,每次分歧都是机会;
熊市思维就是:下跌不言底,每次反弹都要卖出。
那么,在择时上(注意我说的是择时),我们就可以制定以下牛熊策略:
牛市中买的快一点,卖的慢一点;熊市中买的慢一点,卖的快一点。
这个快慢如何确定呢?
综合各个流派的思维方式会发现,大家解释市场的工具包括了:情绪,趋势,预期,基本面等。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情绪>预期>趋势>逻辑(基本面)。
也就是说,在所有的分析方法中,情绪周期是变化最快的,然后是预期,再然后是趋势,基本面是最慢的变量。
很多时候,1个月左右基本面并没有人任何变化,但是股价却有可能翻倍,或者跌50%。
所以:
1,在牛市中
当我们计划买的时候,要多关注快变量,也就是情绪周期指标,一旦出现一次情绪冰点可能就要积极买入。
当我们计划卖的时候,要多关注慢变量,比如趋势。虽然情绪已经连续高潮,但只要股票依然处于上涨趋势中,可以再多等等其他见顶信号。
2,在熊市中
当我们计划买的时候,要多关注慢变量,也就是趋势指标,哪怕已经连续冰点,但如果趋势还没有企稳,那就还不是买的时候。
当我们计划卖的时候,要多关注快变量,比如情绪指标。一旦情绪出现一次高潮,可能就要做好卖的准备。
刚刚说的是择时的策略,选股上牛熊市是一样的,都是要选主线上的龙头。
因为牛市中,主线龙头涨的最多,最长;熊市中,主线龙头跌的最少,最短。
如何第一时间确认是主线和龙头呢?我也有一些思考,后面找时间分享。
三
有人可能会反驳我:区分牛熊太难了,切换牛熊思维也太难了。我就一直守住一只好股票不就行了?
我认为不行。
在美股,你买了那7朵花之后,的确可以教育国内投资者,买入好公司,和时间做朋友就行了。
但是,在A股这样一个高波动的市场(我相信这两年大家都领略了),不区分牛熊,没有牛熊思维,一定会出现以下情况:
经历牛市之后,建立了牛市思维和策略,养成了很多坏习惯,在熊市中亏了个底儿朝天。
经历熊市之后,变得极其保守和谨慎,当牛市到来后天天卖飞和踏空。
所以,要想在A股中生存,就要:
1,牛市中,拥有牛市思维,建立牛市策略:早买,晚卖;
2,熊市中,拥有熊市思维,建立熊市策略:晚买,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