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

本文原载于《证券市场周刊》

最近看张玮先生所写的《历史的温度》,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慨颇深:“时代破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在不经意间逝去以后,就成为一生所回忆的过去。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也往往看到,某些时候市场的情况和历史上的经验相比,是如此不同,从而创造了新的历史。当异常的市场情况出现时,人们往往手足无措,因为这种情况从未出现过。但是,当多年以后回头再看,却发现它也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幕而已。

票的情况,至少从2007年开始、直至2019年的13年中,从未出现过。

跌幅(纵轴)则采用普通坐标轴。

为了标准化起见,在这篇文章的研究里,均剔除了PE或者PB估值为负数的股票,同时也剔除了比较区间内累计成交金额不足1亿港元的股票。客观来说,1亿港元的区间总成交金额是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标准。如果一个股票在长达半年、或者1年的时间里,累计成交金额连1亿港元都不到,那么将其剔除在研究之外,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图中可以看到,每一个点代表一个港股通股票。其中A区代表低估值、涨幅大的股票,B区代表高估值、涨幅大的股票,C区代表低估值、跌幅大的股票,D区代表高估值、跌幅大的股票。

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B、C、D区均有大量的股票存在,但是A区的股票非常少。这也就意味着在2020年的前5个多月中,对于港股通成分股来说,只要估值低,上涨的概率就显著小于其它股票。

那么,这种“在区间初始时估值越低的股票区间表现就越差”的现象,是不是香港市场的常态呢?或者会不会只是港股通成分股的特殊状态?

场普遍存在。

真。所以,这里的统计,只从2007年开始进行。

股票在区间内的价格变动的中位数。(之所以不取平均数的原因,是因为香港股票市场有时有大幅的价格波动,单个股票的异常数值可能影响过于巨大。)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轻松的看到,对于绝大多数的年份来说,在上年底PE和PB估值更低的股票,往往在当年有更好的股票表现。比如,2009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而对于另外的一些年份来说,低估值的股票往往对高估值的股票有一定的优势表现、或者有一点点劣势表现、或者基本持平。

、也就是倒数第二高估的组,跌幅仅为9.7%,最后一组、也就是估值最高的组,股价甚至上涨了0.6%。在PB估值组中,事情也是一样。第一组和第二组、也就是估值最低的两个组,期间跌幅的中位数均大于16%,但是最高估的两个组,股价跌幅的中位数只分别是4.2%和5.2%。

高估的两组,就可以得到一个“最低估的股票组和最高估股票组之间的股价波动差额”。

同时,在2007到2019年的13年中,对于PE估值的分组来说,这个差额只有2年为负数,有11年则为正数。而对PB估值的分组来说,有10年为正、1年为-0.1%、接近于0、2年为明显负数。这也就说明,在历史上,低估值股票组跑赢高估值股票组,在香港股票市场属于常态。

意味着以低估值为主的投资方式的永久失效呢?还是意味着低估值投资者介入的一个大好时机呢?要知道,轻易做出“这次不一样”的结论,往往却是投资中最危险的事情之一。而把危险的交易错认为赚钱的机会,也常常是亏本最快的买卖。这其中的选择与判断,值得投资者们深思。


低估值股票在港股的暂时失落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