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8
要点:
美国通胀升温,零售数据疲弱
“春斗”工资涨幅超预期,日央行或结束负利率
经济数据向好叠加政策加码,港股大幅反弹
一、全球经济基本面与政策焦点
上周,美国通胀数据高于预期、油价上涨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上涨超20个基点至4.31%,创2月27日以来最高水平。本周重点关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对于政策利率而言,市场普遍预期3月仍将维持不变,6月降息概率为58.5%。此外,关注美联储经济预测摘要及会后鲍威尔的表态,由于通胀数据超预期升温,市场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是否会受此影响。经济数据方面,关注美国房地产数据,受2月抵押贷款利率上行影响,房地产数据或将走弱。本周,日央行的议息决议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波动,市场预期日央行或将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并结束负利率政策。
美国2月CPI同比上涨3.2%,略超市场预期的3.1%;环比上涨0.4%,高于前值的0.3%,符合市场预期。核心CPI同比上涨3.8%,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创2021年5月新低;环比上涨0.4%与前值持平,但略超市场预期。通胀略超预期主要由于住房成本和油价的持续上涨推动,两者合计贡献超过60%。但住房成本是整体通胀趋势的滞后指标,因此本次数据超预期并未引起市场对未来通胀的过度担忧。
美国2月PPI超预期升温,同比上涨1.6%,前值为1.2%,超出预期的0.9%,创去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环比上涨0.6%,约为市场预期和前值的两倍。核心PPI同比上升2%,持平前值,超出预期的1.9%;环比上涨0.3%,速不及预期的0.5%,但较上月的0.2%有所加速。具体来看,主要为天然气价格带动商品价格大幅上涨。PPI追踪生产成本变化并传到至消费者物价变化,生产成本通胀压力持续意味着美联储或需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水平。
美国2月零售数据疲弱。受建材类产品、汽车及加油站销售额增长拉动,美国2月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6%,较1月的-1.1%明显好转,但增幅低于预期。具体来看,家具和家用装饰环比下降1.13%,在线销售额环比下降0.06%,表明消费者开支逐渐放缓。密歇根大学周五发布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6.5,较2月下降0.4,不及预期的77.1。一年期和五年期通胀预期分别稳定在3.0%和2.9%,美联储压力有所减轻。
英国劳动力市场降温,GDP增长呈现修复迹象。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英国失业率意外上升至3.9%。平均周薪同比速降至5.49%,为2023年1月以来最低水平。失业率上升及工资增速放缓表明就业市场正在降温,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通胀压力有望缓解。与此同时,英国1月GDP经济环比增长0.2%。其中,服务业环比增长0.2%,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产出环比下跌0.2%,建筑业环比增长1.1%。去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1月恢复环比微弱增长表明经济或有从衰退中复苏的迹象。
日本最大工会Rengo宣布“春斗”初步结果,成员工会平均5.28%的总工资涨幅,较去年3.8%大幅增长,为自1991年以来最大涨幅。持续取得2%的通胀目标是日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的基础,而这一目标将由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螺旋推动,因此,市场预期3-4月日央行有望加息。
日本四季度GDP增速上调,避免技术性衰退。日本去年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0.4%,较初值的-0.4%大幅上修。分项数据来看,制造业资本投资环比增长20.6%,非制造业投资环比增长14.2%,为本次GDP上调的主要原因。
二、市场表现:
1、全球大类资产:
上周,全球股市涨跌互现,新兴市场表现好于发达市场。美国通胀超预期上行叠加消费者支出放缓迹象,美股主要指数下跌,标普500下跌0.13%,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0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0.70%。大盘股表现好于小盘股,价值风格表现好于成长风格。行业上,受油价上涨影响,能源板块表现亮眼,而科技板块表现较弱。美债方面,通胀数据推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2月通胀数据公布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至4.31%,触及2月27日以来最高水平,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至4.72%,2年/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差扩大至41bp。
盈利超预期及欧央行六月降息预期强化,推动欧洲股市连续第八周上涨。欧洲STOXX600指数上涨0.31%,德国DAX上涨0.69%,法国CAC40上涨1.70%,英国富时100上涨0.88%。10年期德债收益上升至2.44%,10年期意债收益率上升至3.70%,10年期意债与10年期德债收益率差大幅收窄至126bp,反映了市场对意大利经济政策信心增强以及利率下行前对高收益债的需求上升。
日本股市上周下跌,日经225指数下跌2.47%。日本最大工会宣布“春斗”取得自1991年以来最高平均工资涨幅,日央行近期结束负利率政策的概率上升。10年期日债收益率上升至0.79%,触及约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日元上周走弱,,美元兑日元汇率上升至149.06日元。
大宗商品方面,红海航运危机及国际能源署发布上调需求预期的影响下,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加剧,ICE布油上涨3.98%;美国CPI升温降低了美国降息预期,贵金属短期承压,COMEX黄金下跌1.19%。
2、港股策略:
上周,经济数据回暖、稳增长政策加码提振市场信心,港股大幅反弹,领涨全球主要股市。具体来看,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25%、2.90%、4.85%。行业方面,原材料业、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表现相对较好,涨跌幅分别为5.90%、5.05%、4.99%,电讯业、能源业、金融业表现相对落后,涨跌幅分别为-2.52%、-1.19%、-0.34%。港股通行业来看,综合、电子、商贸零售表现相对较好,涨跌幅分别为9.09%、7.47%、7.33%,煤炭、通信、家电表现相对落后,涨跌幅分别为-5.40%、-2.36%、-2.09%。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213.83亿港元。
国内方面,经济数据方面,CPI同比转正,环比涨幅扩大,好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0.7%,高于前值1.5个百分点,2023年9月以来首次为正,环比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至1.0%,主要受春节假期食品和服务价格走高,叠加春节错位的低基数影响。分项来看,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5个百分点至0.9%;猪肉价格同比由下降17.3%转为上涨0.2%,为连续九个月下降后首次转升。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至1.1%,影响CPI上涨约0.89个百分点,主要是服务尤其是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较多。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显示需求边际改善迹象。整体而言,消费修复的方向较为明确,修复节奏需关注政策累积效应。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更加重视,多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未来消费修复的核心,或依然是未来居民收入增长预期的变化。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开展3870亿元MLF,利率维持在2.5%不变,符合预期。4810亿元MLF到期,本次操作净回笼940亿元,为2022年11月以来首次净回笼,主要考虑到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MLF操作需求不高。此外,国务院正式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2027年为节点,提出了设备投资规模、环保绩效、工业企业数字化,以及报废汽车回收量等量化目标,并从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作出安排。承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本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配合新能源汽车、新型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有望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支撑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
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数据高于预期、油价上涨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周上涨超20个基点至4.31%,创2月27日以来最高水平。本周重点关注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对于政策利率而言,市场普遍预期3月仍将维持不变,6月降息概率为58.5%。此外,关注美联储经济预测摘要及会后鲍威尔的表态,由于通胀数据超预期升温,市场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是否会受此影响。经济数据方面,关注美国房地产数据,受2月抵押贷款利率上行影响,房地产数据或将走弱。本周,日央行的议息决议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波动,市场预期日央行或将取消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并结束负利率政策。
随着加息周期的结束,虽然降息周期还未开启,但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往往均不再持续强势,一方面,美元回流美国的趋势将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资金或倾向重回权益市场寻找机会。展望未来,港股企稳的催化剂更多以来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回暖。随着稳经济政策密集加码,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有望提升,有利于港股悲观情绪扭转。因此,在“政策底”已经明确、“情绪底”即将到来、“市场底”渐行渐近之时,港股已无需过于悲观。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