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1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在国内经济逐步回升向好的大环境下,海外投资者对于A股的看法也更为积极。机构人士透露,因股票估值低、企业盈利改善等因素影响,挪威的Skagen及美国的Boston Partners两家基金近几个月大举增持A股、港股。随着诸多积极信号出现,A股和港股市场将会受到更多全球投资者的关注。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投资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国内经济总体恢复向好,叠加A股市场估值具备吸引力,正是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好时机。兴业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不断加强,生态持续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中长期资金引入的制度安排正在不断完善。
深圳证券交易所近日组织各会员单位开展了2023年度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旨在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理念,提高投教服务的精准性,为监管决策提供依据。此次调查面向目前拥有股票账户的活跃投资者,即在过去1年买卖或交易过深沪交易所主板或创业板股票。据悉,深交所为不同券商设置了不同的调研问卷,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证券账户资产总量、2023年的平均仓位、交易行为习惯、投资风格与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交易频率、期望的每年最低收益率等均在调研问题之列。
3月18日,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市场所理解的转融券“T+1”正式落地。中证金融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转融券余额为562.7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93亿元,转融券余量为37.57亿股,3月19日融出数量和笔数均出现增加。截至3月19日,A股市场融券余额为424.1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3.45亿元。业内人士表示,转融券的存量将逐步了结,偿还数量大于融出数量,因此转融券余额仍在持续下降。
上海证券报
上市券商定增再融资有点“冷”。近日,浙商证券的定增方案因超期自动失效。2023年至今,券业定增再融资调降金额、终止、调整募投方向等情形时有发生,仅有2家券商定增“缩水式”落地。证券行业正集体走向资本节约型发展之路。然而,随着重资本业务的开展,券商“补血”需求是无法绕过的问题。因股权再融资节奏调整,发债融资逐渐成为券商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已发行债券规模超过2000亿元。除在境内资本市场发债外,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还通过子公司在境外市场发行中期票据。
虽然今年以来基金平均业绩已接近“回正”,但在规模增长方面难以突破瓶颈的公募FOF,不得不直面生存的压力。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募FOF已有10只,合计发行份额为25.7亿份,平均每只募集金额为2.57亿份,相比2023年全年平均募集1.99亿份有所回升。但另一方面,目前有10多只三年持有期养老FOF规模未能达到2亿元,未来或将触发清盘红线。对于存量的FOF产品来说,生存压力已经扑面而来。
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晚,A股共有18家公司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除凯利泰预计净利润下降外,其余公司均同比实现增长(含预增、略增、扭亏),其中6家公司业绩预增上限同比实现倍增。从细分行业来看,在需求旺盛、订单饱满带动下,电子、医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赛道“绩优生”云集。此外,不少业绩预增的公司受到资金和机构青睐,二级市场表现亮眼。
证券时报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告,其中,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维持上期报价不变。3月LPR维持不变符合市场普遍预期。目前,继续降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依然面临境内外利差、存贷款利差两大条件约束。“LPR报价短期无再度下调的空间。”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幅下调及后续重定价效应,容易形成诸多超低利率贷款,进一步加大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影响银行经营稳健性。伴随贷款利率继续下行,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预计延续,低利率、低息差将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LPR进一步调降的空间也在收窄。
3月20日盘中,生猪期货主力合约2405最高报50元/吨,再度刷新2024年以来高点,较2月下旬14280元/吨已上涨近10%。现货市场方面,经历了春节前的旺季上涨,猪价并未像此前市场预期般出现节后大幅回调。近半个月来,国内生猪出栏均价整体保持了震荡上行走势,截至3月19日已冲高至14.7元/公斤附近。这一价格下,按照相关上市公司披露的养殖成本看,部分具备成本优势的大厂已可以实现盈利。搜猪网近日分析认为,受利好情绪支撑,养殖端补栏热度短期内仍将保持较高,预计全国猪价或大概率保持普遍上涨走势。
2023年年报披露刚刚启动,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就好戏连台。210家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计划实施现金分红的公司占比高达88%,拟分红总金额超千亿元。在亮丽的业绩支撑下,一批企业大幅提高股利支付率,现金分红金额创出上市以来新高,宁德时代、平安银行、工业富联三家企业拟分红金额均超过百亿元。今年以来“高股息”概念股越发得到投资者认可,市场表现优异。证监会日前发也再度强调,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增强投资者回报。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积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
在公募基金总规模创新高的同时,银行理财存量规模的变化也备受关注。广发证券固收团队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理财规模大增,短端发力明显。截至3月1日,理财规模重破28万亿元,1月份至2月份累计规模增长1.24万亿元,增量创近五年来新高。在投资品种上,固定收益类产品仍为绝对主力。从投资端配置来看,银行理财机构在底层资产方面更为关注现金及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资产,风险中枢整体下移。
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记者发稿,年内已有71家企业IPO项目终止审核。其中,除了2家企业因为审核不通过或终止注册外,其余69家企业均为主动撤回,超过去年同期(44家)。证监会近日表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受访专家认为,今年证监会多次强调IPO“申报即担责”,对上市门槛也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还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增加“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严监管趋势之下,预计有更多企业主动撤回申请。
债市对外开放迎新举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市场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未来外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程度将不断加深,有利于丰富债市投资者队伍,吸引更多外资流入,提升债市的流动性与稳健性,完善我国债市定价体系,助力提升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