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認為,您最好就是直接閱讀證券分析,何必頭上安頭?扎扎實實學一遍會計學基礎,再完整研讀證券分析一遍,就有所得。老實講,Seth Klarman的書《安全邊際》是少有的對價值投資的深度解讀,結合了1990年代的時代感。讀完《證券分析》后再讀這本書,特別是第八章,將獲益良多。
企圖簡單地在知乎里解決自己的懶惰獲得智慧是不切實際的。
——–
上面是初次回答的答案。那时不太懂用知乎,回答的时候过于粗浅了。事隔数月,今天是2016年10月27日,我又看了看提问者对问题的展开说明,我发现还有一点点东西可以补充。
主要的意思跟我上面所说的没有太大改变。而关于提问者说到的安然的案例,其实并没有太多神秘的。虽然我不能说是投资这类破产企业的专家,但有几点是可以分享的。
第一,在破产程序启动的时候,通常股票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了,此时投资股票就很危险,它处于资本结构的最底层,能分享公司剩余财产的,股东排在员工,债主,供应商之后。所以此时总的来说不应该投资它的股票。
第二,由于债权处于能获得分配剩余财产的相对最上层,因此如果债券有质押,债券在市场上又由于受破产消息的影响,被抛售至非常非常低的价格,那么此时你如果觉得有了充分的安全空间(例如质押的资产你觉得怎么贱卖也有80元,员工或清盘人的工资养老金付清后怎样都能剩下个40元,可现在市场上这些债券只卖5元),那么不失为一个价值投资的好去处。这种破产重组,通常涉及的时间也不长,大概在九个月到一年之内,而且总体上不太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掌握大手资金的价值投资基金,还是很吸引的地方。
第三,必须说明的是,这种交易你懂得看的话,是属于下行风险很小,上行利润也有限的交易。但除非你有过几次经验,否则第一次做,除了当然要很小心并且花很多心思彻底了解公司负债状况以及未来数月的可能走时之外,不适合赌太大。因为可能清盘人在清盘的时候,或重组的时候,做着做着就发现冒出来一些新的欠款,或者清盘人本身收费太贵了,把公司剩下的钱吃掉了一大半。总之,这种交易,需要一定的经验去支撑实操。经验,可以通过研究以往的一些交易,结合当时的公司公告以及报纸报道,假设自己设身当时的状况,感觉自己可能会做出怎样的投资决定来获得。
例如提出了安然,你应该自己去发掘安然的当时刚刚开始出问题,到快破产,再到真正进入破产重组这段时间一系列的年报,了解公司的情况,再结合公司的股价及债券价格的走势,看看人家卡拉曼是啥时候出手的,出手后几时几时获利了结的。这样才是学习安然案例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