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文化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五一”假期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五一”假期各地要按照

“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监测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重点机构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健康、祥和过节。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国家疾控局:

近期全国疫情零星散发

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小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平稳,各地疫情总体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动状态。其中,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入4月中旬后,单日阳性者数及阳性占比均呈小幅上升。专家研判认为,从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和疫情波浪式流行的规律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人群免疫保护水平逐步降低,近期部分地区疫情开始出现缓慢上升,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上一波未被感染人群、免疫水平率先下降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近期全国疫情仍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

已发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根据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本土病例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从动态看,XBB及亚分支增长较快。近期,输入性病例中XBB变异株已占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从3月初的1.5%增加到4月10日—19日这一周的18%。截至4月22日,我国已经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世卫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

虽然在不同国家,包括XBB.1.5为主要流行株的国家人群中已经观察到XBB.1.16具备了一定的传播优势和与XBB.1.5相当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是没有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和死亡增加的报道。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也没有看到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中国疾控中心将密切关注和分析未来变化的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

目前全国所有省份

流感活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根据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本轮流感疫情优势流行株是甲型H1N1和甲型H3N2亚型,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整体看,流感活动水平在今年2月初增加,2月底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时进入高峰期,随后陆续出现拐点。北方省份的拐点在3月中旬,南方省份拐点是在3月底4月初。目前全国所有省份流感活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本轮流感季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较正常的冬春流感季约晚了2个月,并且流感活动水平呈现由北向南逐步进入流行季的趋势;二是本轮流感活动强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流感自然流行年份,其间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多,主要发生在学校。

在应对季节性流感方面,建议公众还是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个人防护,尤其是注意手卫生、勤通风、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此外,现有的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对目前流行株是有效的。

国家卫健委:

“五一”假期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五一”假期将至,保障人民群众在节假日期间的看病就医,特别是急危重症的救治工作非常重要,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做了专门的安排,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做好“五一”期间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第一,加强值班值守。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都要做好假期的值班值守工作,安排好相关的医疗工作。

第二,要配足配强医疗力量。特别是在医疗机构的急诊等这些重点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配备,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特别是要确保急诊24小时开放。

第三,严格落实医疗首诊负责制,以及急危重症的抢救制度。要确保需要紧急救治以及常规接续治疗的患者,在节假日期间能够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做好医疗保障。

文化和旅游部 :

针对“五一”假期出游疫情防控

重点做三个方面工作

在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文化和旅游活动具有聚集性强、流动性大等特点,叠加“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出游热情高涨等因素,长途游、团队游、深度游趋势明显,这些都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五一”假期出游疫情防控,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预警提示。根据网络搜索量、旅行商采购量、游客预订量等指标,发布5月份旅游热点预报,指导相关地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提前分析工作形势,强化事前准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服务质量和市场秩序等各项工作。发布“五一”假期出游提示,提醒广大游客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注意个人卫生。按照《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科学佩戴口罩。

二是强化措施落实。指导A级旅游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合理控制游客接待上限,加强出入口、重点游览点、室内演出场所等关键节点的管理,完善引导体系,优化设置游览线路,防止发生大面积、长时间人员聚集。指导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剧院、美术馆、A级旅游景区室内场所,以及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等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做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工作,“五一”假期期间适当增加频次。指导星级饭店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引导大家坚持公筷制、分餐制等良好卫生习惯。

三是做好应急准备。指导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应急处置的预案,细化实化响应流程、应急措施、处置规范等具体内容,提高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培训和演练,理顺指挥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突发疫情时决策执行扁平化、高效化。加强与卫健、疾控、公安、工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一旦出现疫情,会同相关方面立即全面排查滞留游客,特别是外省的滞留游客情况,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西安疾控最新发布

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过去几个月后,一些网友近期在社交媒体反映自己二次感染新冠,相关话题也一度热搜,人们普遍关注是否会有第二波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以及应该如何加强预防。西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进行了权威解答。

一、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经过去几个月后,为什么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当前,随着人们感染后的时间延长,二次感染的风险也在增加,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二、当前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有哪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当前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包括3-17岁未感染且尚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的人群,以及18岁以上未感染且尚未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第二类是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现阶段是否需要接种疫苗要根据感染情况、既往接种史以及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确定。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是否曾感染可以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是否存在发热、咳嗽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且具有流行病学史(与感染者存在无防护接触等)进行综合判定。

三、需要接种疫苗的人群该如何接种疫苗?

前期,结合疫苗研发进展和特定人群患病风险,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差异化的疫苗免疫程序。具体包括,3-17岁人群需完成2针灭活疫苗或3针智飞重组蛋白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18岁以上人群要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其中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还需完成第二剂次加强免疫。别等待,符合条件的人群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应尽快完成疫苗接种,疫苗接种仍是保护脆弱人群最有效方法。

西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建议,在做到按要求规范佩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接种疫苗仍然是最有效的办法。考虑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感染风险,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无需等待特定疫苗,可尽快完成疫苗接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西安疾控

编辑:高磊

审核:董维 林应乾


发现57例!最新通报!假期疫情防控措施公布!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