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中,投资者最怕猝不及防地“踩到雷”,最常见的是业绩爆雷,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雷”,如商誉爆雷。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其中可能爆雷的“商誉”。

一、什么是“商誉”?

商誉是一个专业的会计名词,代表的的是某一类特殊的资产。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很多人会把商誉误以为是公司经营出色形成的商业名誉,并把其等同于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

但实际上,此“商誉”非彼“商誉”。这里的“商誉”指的是收购时候产生的溢价。比如说上市公司花20亿购买了一个账面净资产只有5亿的公司,那么就会形成15亿的商誉。

还有另一种较为晦涩的定义: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显然,第一种解释更简明易懂。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收购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思维方式,第二次收购是在第一次收购并获得了控制权的情况后发生的,所以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所以不需再确认新增商誉了,而是直接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通常来说,收购轻资产的企业会溢价较多,比如收购一个游戏公司,传媒公司。这些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公司的IP和人员,没有实打实的资产,所以账面净资产一般会比较低。如果是收购地产,化工或者钢铁这样的重资产行业,则不会有太多的商誉。

这也是目前A股商誉分布的现状,传媒,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等等轻资产行业是商誉占比最高的行业。

二、商誉对公司业绩有何影响?

与商誉相似的资产叫“无形资产”,比如上市公司的商标,专利权,著作权等等一些能够为公司持续创造收入的资产。而与无形资产对应的是“有形资产”,比如公司投入生产所用到的设备,厂房。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入后要每年进行折旧。每年的折旧金额,虽然不影响公司的现金流,但是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为什么要折旧?因为因为这些固定资产都是有比较明确的使用年限的,一旦超过了这个年限,那么其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同样的,无形资产也不能一直以买入的价格,或者创造的成本记在资产中,因为其随着时间的变化,价值是会发生大变化的。

一般的无形资产,比如一些使用权,也是通过每年扣减一定金额的方式来影响净利润的。但是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这里不叫折旧,叫“摊销”。

但还有和固定资产不一样的,有些无形资产是无法预计其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期限的,或者本身到来的利益期限是永久的,比如茅台的商标。

商誉也和这样的无形资产一个性质。

像这类的无形资产,就不计提摊销,而是在每个会计年度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减值,就要计提减值准备。

减值测试就是每年度公司都自己算一算,这些资产还值不值这么多钱。

这里大家就要注意了,由于减值测试是企业自己做的,其测试的关键假设,参数都是企业可以自主定的。所以要不要计提减值,计提多少减值,是有很大的调节空间的。

企业可以一次性计提减值准备,给业绩洗个大澡。也可以一点点的计提,温水煮青蛙。这部分的调节,是利润里面最容易被控制的部分了。

所以,一旦遇上企业大商誉减值,即“商誉爆雷”,意味着公司当年的业绩就要遭殃了。

商誉减值,除了一次性的净利润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公司并购的失败,未来的净利润的不乐观,这会导致用净现金流方法给公司的估值大打折扣。

所以,通常情况下虽然计提商誉减值对公司的现金流并没有影响,但依然会对股价造成很大的打击;

三、减值和摊销有什么差别?

关于减值和摊销的差别,前面其实已经介绍了。减值就是通过每一年的定期测试,然后决定要不要计提。而摊销,则是提前定好按年摊销的政策,到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扣减。

单从不确定性的角度看,似乎摊销要更好一些。因为不用再担心会不会突然出现减值。但是,改成摊销之后就会对公司产生实际性的利好影响了吗?并不能。

如果商誉按照摊销的的方式来处理,意味着并购过来的企业不管经营的如何,都要进行一笔成本计提,从而影响净利润。这显然是不够科学的。

正因为这样,商誉减值而不是摊销成为了全世界公认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以前早些年大多数国家对于商誉的处理都是摊销,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毛病都改成减值了。

三、解决商誉问题,最应该关注什么?

商誉多这个锅不能让减值这个会计政策来背。商誉多,是因为并购多。商誉多了,减值的可能性和覆盖面肯定越来越广。

商誉减值一般由被并购方业绩不达预期所触发,近年来快速上升,尤其是创业板。

四、为什么并购多?因为市场的偏好

不合理的溢价并购会导致商誉问题,这是很显然的。为什么上市公司在之前会这么疯狂?就是因为整体A股对于所谓新兴行业的偏好,所谓的多元化的偏好。

在那个时候,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发布了并购预案,就可作为炒作的题材,在复牌之后就是股价飞涨。在并购潮结束后,有多少跨界并购的公司最终获得了真正的成长,给股东带来了好的回报呢?答案已经在市场的表现中有所反映。

在真正的成熟市场,多元化其实并不是一个加分项。美股为啥没有这么严重的商誉减值问题?核心其实就是市场对于多元化没有给予不合理的溢价。

一个公司因为某一个行业的高速成长,由于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实现第一次飞跃,其实并不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当实现第一次成功以后,如何实现第二次成功,这个挑战性非常大。

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并且获得成功,是很难的一件事。这其实也是一种“冒险”,有时可能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想要自我变革,却把自己的“命”给革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企业的多元化意味着我们在买入的时候必须去买入多元化的资产。比如你买入微软,其实不仅仅是买入微软公司本身,还是买入了其持有的各种资产。

作为投资者而言,其实更好的选择是去买每一个领域更优的公司,而不是打包购买。所以很多时候,多元化是会有折价的。

最后再谈回市场对于跨界并购的偏好。这两年其实是明显降温的。不少公司发了并购预案之后,迎接他们的不再是连续涨停,而是有涨有跌。毕竟,吃一堑长一智。

要真正解决商誉的问题,最关键是要减少不合理的并购。

五、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预防?

文章的最后,再聊聊如何有效地避免商誉减值的这颗雷。

商誉减值一般由被并购方业绩不达预期所触发。 既然商誉是主并方在收购时,基于对被并购方未来盈利前景的信心所支付的“溢价”。那么在后者业绩不达预期时,上市公司自然将产生损失 —— “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主要在年报中计提,但从18年开始,中报的减值也开始出现。所以对应的就是在1月之后,大家要提高警惕了。

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商誉占净资产”的比重合理范围应该控制在30%以内,其实最好没有商誉,即企业不需要通过并购这种“外延性”的增长,而是通过自身的“内生性”增长来做大做强。

六、什么样的公司容易遭遇商誉减值呢?

主要看两点:

1.商誉有多少,代表减值的空间;

2.业绩承诺完成的怎么样,代表减值的动机。

对于那些商誉高,而且之前并购公司的承诺业绩完成不及预期的上市公司,投资者要尤为警惕。

通过分析过往实际发生减值的案例,几乎都是被并购方业绩大幅下滑所致。一般在并购发生后的几年内( 2-4 年),双方会签订业绩对赌协议。在此期间被并购方为了完成业绩承诺往往会粉饰报表,而当业绩承诺期后,则往往利润断崖式下滑,让上市公司措手不及并引发巨额商誉减值。

七、在哪里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商誉数据?

在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季报等财务报告都会披露商誉情况。我们可以在股票行情软件中搜寻到相关数据。以为例,如果是PC端查看,进入F10页面,找到“财务分析”,再找到“资产负债表”:

商誉在非流动资产里面显示:

同花顺App的,个股分时界面右下角…

点进去再点击“商誉扫雷”:

然后出现这样的页面:

如在框里输入“保利发展”,就可以看到商誉多少及其占净资产的比重:

其实还有种更简单粗暴的方法,那就是使用的智能机器人“问财”,如下图分时图页面,点击右上角:

对话框输入“保利发展商誉”,就会自动跳出相关数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问财这个免费的功能很强大,投资者朋友可以利用起来。

注:仅供参考,不作具体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之路,道阻且长,不妨关注 ,相伴而行,共经风雨!


一文读懂“商誉”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