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的帮扶群有位学员发来这样一张图,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反应是,最长的“最”是个错别字,如果是官方发文的话,不应该出现错别字啊。接下来,我又细致看了看,写文案的人也是花了功夫了,这句句都是对政策的断章取义,变相解读。所以说学习财税,人人有责,因为你学不好财税,连别人的文案都看不懂啊。
针对这个文案,我做了如下的分析,逐条分析文案中的每行文字,它的来源很简单:
第十四条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本办法所称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同样的意思,政策条文写得很清楚,很简单,很精炼,但是被误传成了最长240个月,最多24万免费额度,3个月不办理自动放弃等等,甚至还有把日期解读错误的。面对层出不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我们必须人人学财税,不信谣不传谣,不骗人,不受骗。
我们都知道,《个人所得税法》于2018年8月31日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项,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条款众多,如何记忆,如何区分,今天教大家一个方法。
假设有这么一个家庭,家庭成员猪爷爷、猪奶奶、猪爸爸、猪妈妈、小猪佩琪、小小猪巧志。猪爸爸是个建筑师,猪妈妈是全职太太在家工作。假定在他们家庭上,猪爸爸的个人收入可以享受六项附加税扣除的具体情况是:
1.子女教育,佩琪4岁,弟弟巧志18个月,只有佩琪的教育支出可以由猪爸爸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因为她年满3周岁,在她入小学前且她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这段时间的相关支出,都可以按照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为什么由猪爸爸扣除呢?因为猪妈妈是全职太太,没有收入,所以选择猪爸爸全额扣除,如果猪妈妈有工作收入,可以选择双方50%的扣除比例,当然具体扣除方式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2.继续教育:猪爸爸在工作后觉得学历不够高,参加自考取得研究生学历,那么自他通过第一科考试后,直到他毕业,可以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但是这个期限最多是48个月。猪爸爸在工作之余考了一个二级建造师的资格证,在取得证书当年可以享受3600元的定额扣除。
年下来医保报销后自付部分也超过了1.5万,但是没超过8万元,那么她的这部分医药费可以由猪爸爸扣除。(提示:大病与病情无关,与金额有关,1.5万是起付线,8万是限额)。
4.住房贷款利息:佩琪家的大别墅是新买的,是爸爸妈妈买的第一套房子,爸爸用了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利息支出,可以在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但是最长只能扣除240个月,也就是20年。税务局的阿姨说,如果爸爸妈妈在结婚前各自都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那么结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房子,谁买的谁按照100%扣除,或者他们对两套房分别按照50%扣除,和子女教育一样,具体的扣除方式一个纳税年度就内不许变更的。
5.住房租金:在买大别墅前,爸爸妈妈都带着佩琪、巧志租房子住,起初在人很少的C市,后来搬到了人比较多的B市,最后搬到了繁华的A市。C市的住房租金扣除标准为800元/月,B市为1100元/月,A市为1500元/月。(提示: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租金和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6.赡养老人:猪爷爷猪奶奶年纪大了,猪爷爷65岁,猪奶奶58岁,爸爸妈妈每周都带佩琪和巧志去看望他们。猪妈妈是猪爷爷和猪奶奶的独生女儿,所以只有猪妈妈才可以享受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标准的定额扣除项,如果猪妈妈有兄弟姐妹的话,就可以分摊或者商量由一人分摊这个扣除了。但是猪爸爸不可以,因为他不是猪爷爷猪奶奶的儿子。
怎么样?把政策变成故事,是不是更好理解了呢?记住这几项扣除项,高收入人群充分利用,为自己降税节税,低收入人群朝这个目标努力,争取利用上这些。记住这些,还能识别网上的骗税谣传,防止受骗。
来源:小亚财税(董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