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农险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防火墙”和“安全网”作用。6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共同编制的《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白皮书》分析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需求升级共同推动下,我国农险将持续扩面、增品、提标,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以国际经验法测算,农险保费规模于2025年将超过1600亿元,2035年达到6000-10000亿元。同时,随着农险在产险业务中占比逐步提高,2025年将成为财产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

《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农险保费规模为965.18亿元,同比增长18.4%,连续两年保持全球农险保费收入第一大国的地位。

《白皮书》还指出,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农险还面临业务成本高、作业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挑战,亟需通过科技与保险深度融合,提升市场运行效率。

而科技是农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白皮书》提出,科技是农险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农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际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移动互联、3S、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开始不断应用到农险业务流程和场景中,对于增强农险服务能力,提升农险精准化程度,提高农险监管效能,推动农险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是得益于农险科技的创新应用,支撑着政府、保险经营机构和农业生产者三大主体的农险活动,促进农险补贴监管、农险经营管理以及农业生产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农险整体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各类技术服务保险机构实现移动作业、精确承保、精准理赔、创新产品及精准评估风险,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比如,在理赔时,业务员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完成查勘信息采集,经过线上核赔后,将赔款“闪赔”到农户手上。

在技术支持下,政府可以通过与保险机构建立政策性农险大数据平台等方式,聚焦保险行为监管、保费补贴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等方面,提升监管补贴效率。在新型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生产主体通过网络公示、宣传教育、信息推送及金融联动等手段,不断推动农业生产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比如,在气象、价格等大数据支持下,政府和保险机构可以推送气象灾害预警、农产品价格波动信息等,提醒农户及时做好灾害防御和售卖计划,降低损失。


《科技助力农险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2)》:2025年农险或将成为财产险公司第二大非车险险种赵露思X感抹胸连衣短裙,尽显完美身材,大长美腿太抢眼了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