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分子通过iMessage功能群发信息,冒用他人身份,自称换了新号码。一旦有人回复,诈骗分子便会继续通过iMessage功能进行对话,编造“花式”理由进行诈骗。
针对此类诈骗,海珠警方提醒:收到iMessage信息一定要小心谨慎,对突如其来的借款、转账等要求,务必仔细核实。
市民夏先生被骗40万元
2月17日下午,海珠区夏先生(化名)在工作期间收到一条iMessage短信,对方自称是其老友曾先生。双方闲聊几句后,“曾先生”请求夏先生帮忙办一件私事,称自己要给亲戚转一笔汇款,由于不方便以自己的名义转账,想将钱款转给夏先生,再由夏先生代转。热心的夏先生爽快答应。
“曾先生”随即索要夏先生的银行卡账号,几分钟后,给夏先生转发了一张万元的银行汇款截图。紧接着,“曾先生”反馈,由于自己操作时没有选择“实时到账”,跨行转账需要24小时才能到账,而亲戚又着急用钱,希望夏先生先行垫付部分钱款。
夏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的要求,将40万元的金额转到了对方提供的亲戚账户。
转账成功后,对方又以未收到钱款、钱款不够用为由,请求夏先生继续转账。
最终,因转账金额过高,夏先生起了疑心,开始进行核实。与此同时,由于夏先生转账过去的银行卡涉及诈骗账户,警方向夏先生发送了诈骗预警信息,夏先生终于意识到自己被骗。目前,警方正在侦办此案。
诈骗分子设套分三步
针对此类诈骗的手法,警方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套路如下。
首先,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及其领导或其他关系人的个人信息,使用iMes
骗行为作好铺垫。
然后,要求转账。接下来,诈骗分子与事主联络感情,以领导、朋友关心的口吻对事主嘘寒问暖,降低事主的戒备心,然后借口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比如打点关系、垫付、代付款项、急需就医费用等理由,让事主转账到指定账户。
最后,持续行骗。诈骗分子在得手之后,不会就此收手,会继续对事主行骗,编造“转账失败、未收到转账、转账信息错误”等谎言,持续行骗,给事主造成更大损失。
警方提醒,收到iMessage信
综合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图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丽珍 通讯员 胡馨月、张毅涛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