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交行的一名前员工,在交行干了两年,现在回想起来第一年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浪费青春,第二年是生不如死。
第一年被总行的人心血来潮想了个雏鹰计划被迫去金融服务中心锻炼,美其名曰打造一支传承交行文化、业务熟悉、技能扎实、服务优质的基层人才队伍,总行似乎很重视这个项目,各种宣传和普及,召集全中国各省的应届生(小白鼠)奔赴四个金融服务中心锻炼。在金融服务中心有三个条线,流程银行、远程银行、电子银行,说白了就是五笔输入法,即使打拼音更快,其实我觉得把五笔和拼音结合起来不是更好吗,为什么非要死脑筋的规定只能使用五笔。第一年在金融服务中心几乎就是流水线操作,操作什么,就是把网点上传的业务单子照着客户填写的内容输入到系统里,认字和会打字就可以做,完全没有技术含量。
第二年回到网点依然从柜员做起,你会发现之前在金融服务中心的锻炼毛用都没有,你依然是一张白纸,依然会经历柜员的毒打,总行想出来的人才项目简直就是个屁,还因此沾沾自喜而不自知,也许这就是天龙人吧,完全不考虑实际情况凭空臆造,想一出是一出。第二年在网点只能用生不如死形容,我是在二线城市最大的网点,每天接客连水都喝不上几口,导致体检尿酸超标,经常一两点才能吃上午饭,午休屁股还没热就要起来,做的每件事都像是被强制执行的,完全丧失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人身自由,每个礼拜不是查库就是培训考试开会,没有几天能够在天黑前走出网点大门,季度奖少得可怜,下班最晚得钱最少,完全不是多劳多得,分配奖金也不透明。领导觉得你业务熟练就懒得调动岗位了,因为他们不想花时间来培养新人,没有新人就意味着你要一直在一个岗位上生根发芽。对于贵行的投诉制度我是很佛系了,毕竟上面的天龙人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的时候不会考虑实际情况的,所以我也会毫不吝啬地怼一些无理取闹的客户,贵行的“压缩柜台”“营运转型”我也是无力吐槽,完全脱离实际一刀切地实行,我每天在网点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客户抱怨“这么大一个网点只开一个柜台”,“我已经等了两个小时了”。。。我心想和我抱怨又有什么用呢,我也想多开几个柜台啊,这样我也不用晚上六点半还在给客户办业务了。贵行总是一套金玉其外的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懂得因地制宜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时每刻都会有最新的规章制度下来,一天三变,不考虑基层员工和群众的实际情况,领导觉得什么就是什么,出了问题就是基层的锅,此处省略一万个问候语。
总之,我不后悔从交行出来,也很感激交行当初给我的机会,但是如果再来一次我不会再选择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