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的基本概念:
第一,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而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一张纸。
第二,安全边际。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我们对未来无法精确预测,只能得到一个概率,所以需要预留安全边际。
第三,市场先生。市场的存在是为了你来服务的,不是来指导你的。
第四,能力圈。投资人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能力圈,然后在能力圈范围之内去做投资。
这就是价值投资的基本思维框架,逻辑简单、清晰,理解起来并不难,而且在投资实践中,价值投资是我所了解的唯一能够为投资人带来风险加权后长期优异回报的一种投资方法。也因此,很多人对价值投资都有了解,尤其是因为价值投资界最出名的实践者巴菲特先生——他过去60年来的成功在全世界引起了现象级的关注。但是据实证研究,市场参与者中可能只有不到5%的人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为什么明白价值投资的人很多,实际从事价值投资实践的人却这么少?今天我主要讲讲在价值投资的实践中为什么知易行难,难在何处?为什么人们在实践中会遇到种种问题,遇到问题后又容易被其它方法吸引过去?
让我们逐个分析一下这四个概念。
第一个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实际是一个制度性的观念。如果股权可以代表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在一个制度下,如果私人财产权能得到真正的保护,那么对私人财产的使用也就能得到保护,私人财产权也就能够自由交换。如果财产权不能自由交换,也很难成为真正的权利。例如现金就是一个财产权,因为我们可以随时使用它,把它变成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对股权交换的保护是一个社会是否保护私人财产的重要标志。能不能做到这点是由社会本身决定的,和投资人的因素没有关系。一个社会只要允许这样的制度存在,就会有价值投资的存在。就目前来看,这样的制度在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是存在的,股权交换是被允许的,因此股票是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这点是成立的。第二个安全边际,实际是一个方法问题,概念上没有特别大的歧义。付出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因为对价值不是很确定,所以要以尽量低的价格购入,这一点相信大家都认同。
那么这样看来,价值投资在实践中最主要的困难可能来自另外两个概念,一是市场先生的假设,二是能力圈的建设。
第三个对于市场先生的假设,我们先回顾一下最早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是怎么描述他的——他说你可以把股票市场想象成是一个精力特别旺盛、不太善于判断、也不太聪明但也不坏的人,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你吆喝各种各样的价格,不管你感不感兴趣,他都不停地吆喝。但是这位市场先生的情绪变化无常,有时候他对未来特别乐观,价格就叫得非常高;有时候他特别抑郁,价格就会喊得很低。绝大部分时间你可以对他完全忽略不计,但是当他变得神经质的时候,或者极其亢奋,或者极其抑郁,你就可以利用他的过度情绪去买和卖。但是你会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学校里,当你读到市场先生的概念时,你会觉得很有道理,然而一旦进入到市场开始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跟你做交易的对手都是真实存在的人。这些人看起来学历很高、钱比你多、权力比你大、经验也比你丰富,个个都是“高大上”、很成功,有些甚至是你的上级,你觉得他们怎么看也不像格雷厄姆形容的那位市场先生。在你和他交手的过程中,短期来看你还常常是错误的那方。一段时间后,你不断被领导训话、被“错误”挫败,就开始感觉好像自己才是那位傻傻的市场先生,别人都比你厉害,开始对自己所有的想法都产生怀疑了。这是投资的实践中会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和障碍。
第二个困难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圈的界定。能力圈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显示我真地懂了?当市场变化剧烈的时候,我买的股票全在亏,而别人的都在涨,我怎么判断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呢?
我们做投资者就是要去预测所投资的公司未来大体的经济表现,亦即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要弄清楚这个公司为什么赚钱、怎么赚钱、将来会赚多少钱?遇到竞争的状态如何?它在竞争中的地位如何?我把这个过程统称为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下面的问题是,如果我刚刚开始学习价值投资,如何开始(建立我的能力圈)呢?我怎么才能学会如何分析公司呢?各种各样的公司看了很多,但不知道从何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觉得对某个公司懂了一些,但是不知道懂得够不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买这只股票,在什么价格上才可以买?同学们问的这些问题都很具体,很多从事过这个行业的人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能不能用卖方分析师给出的估值呢?从卖方的角度看,用什么价格能把股票卖出去才是他真正的考量,至于卖出的价格对不对他并没有那么关心,反正不是用他自己的钱。但如果是用自己的钱,心态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说能力圈其实也是投资者的核心问题。
如果你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你投资的东西必须是你真知道的东西。安全边际很重要,你只要对在安全边际内的那部分真懂,其它的你不懂不重要。这是第一点。
第二,一旦你开始用所有者的角度来看生意的时候,你对生意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如果说我不用真的去买,也能够用生意拥有者这个角度去看待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做到这点很不容易。所以这种心理学的技巧(psychological trick)是有用的。我们都有敝帚自珍的心理,一旦说这是我的东西了,它哪都好!所以一旦你把自己视为拥有者的时候,你会瞬间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我让我公司的研究员去研究一家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要告诉他,假设你有一个从未谋面的叔叔,突然去世了,留了这家公司给你,这个公司百分之百属于你了,那么你应该怎么办?你要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做研究。
当然做到这点和你实际拥有还是不太一样的。尤其是我刚开始做投资时,个人净资产是负值,所有的钱都是借来的,这给我带来的动力非常大。其实现在也是一样,我们和所有人谈话也都是抱着百分之百拥有公司的心理。我们去公司调研,和谁都得谈,碰到保安也得聊一聊,他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他是不是雇得合理?我们人力资源的政策是怎么样的?所有的问题都会关心。
第三,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但是你必须一直抱有对知识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的态度。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人很难做到真正客观理性。人都是感情动物,我们相信的东西、对我们有利的东西,通常就会成为我们的预测。我们总是去预测这个世界对我们很好,而其实客观上我们都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为你存在和安排的。所以做到对知识的诚实很难但是非常重要。
知识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当你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你会发现知识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是一样的,都是复利的增长。过去学到的所有经验都能够互相印证、互相积累,慢慢地你会开始对某些事情确实有把握了。
另外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让你的兴趣和机会来主导研究,不要听到别人买了什么东西,我也跟风去研究。别人的股票和机会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你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你发现了机会,那就去研究这件事;如果你对某样东西有兴趣,就去研究它。这些机会、这些兴趣本身会带着你不断地往前走,一点一点去积累你的知识,不用着急。
每个人的能力圈都不一样。每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都不太一样,也不需要一样。你不需要跟别人多交流。你要投的东西也不会太多。因为每一件事情要想搞懂,都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一支股票、一个公司也是如此。
你最终建立起来的能力圈、能够大概率预测正确的公司一定很少,而且一定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它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你也不会花时间去研究。所以你的能力圈必定是在小圈里。真正能赚钱,不在于你了解得多,而在于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如果你了解的东西是正确的,你一定不会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