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风险管理和决策安全第31期
A股市场ESG风险溢价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泓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以及全球气候危机的不断严峻,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和各国政府都在推动可·碳达峰”的战略,对能源结构的调整转型以及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如此背景下,虽然ESG作为舶来品在我国发展的起步较晚,但ESG投资仍逐渐成为投资者的追捧,诸多企业的评价指标因此也不断复杂化。ESG在中国的发展正在加速。
近年来全球投资思潮亦发生变化,从单纯重视盈利,逐步转向ESG和盈利并重。进入21世纪,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主流投资机构开始关注并将ESG因素纳入决策、投资和评估的过程。机构投资者方面,大多数都认为ESG投资是一种有益的、有责任的、有前景的投资方式,能够提高长期回报和降低风险。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资金需求大,ESG投资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预测,为实现2030年SDGs目标,全球每年需要投入5-7万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总投资需求估计在每年3.3-4.5万亿美元之间,用于基础设施、粮食安全、减缓及适应气候变化、健康和教育。但可用资金并未以实现SDGs和《巴黎协定》目标所需的规模和速度用于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实现SDGs的资金缺口估计为每年2.5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投资于SDGs具有经济意义,到2030年实现SDGs可以开辟12万亿美元的市场机会并创造3.8亿个新工作岗位(近90%的岗位位于发展中国家),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节省约26万亿美元。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在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气候变化目标的驱使下,在ESG与盈利并重的全球投资思潮的演变下,全球投资策略逐步向ESG投资倾斜,认同ESG理念的机构持续增长。此外,ESG信息披露的国际标准不断细化,主动参与成为ESG投资区别于其他投资的主要特征,境外主要监管趋势走向“强制性/不遵守就解释”的路径。而在中国,ESG投资理念与“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等目标和理念不谋而合,发展绿色投资、通过ESG投资能够赋能绿色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二、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H1:相对于获得ESG评级的公司,未获评公司的股票平均收益率更高,A股市场存在ESG风险溢价。
H2:相对于获得较低ESG评级的公司,评级高公司的股票其平均收益率也更高,即A股市场存在ESG超额收益。
H3:企业的ESG评级指标与企业价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ESG评级越高,企业的价值越大。
H4:较好的企业ESG表现较好可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ESG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H5:企业创新对企业价值提升有促进作用,并且企业创新在企业的ESG指标表现与企业价值的相互影响机制中存在中介效应。
三、实证分析
ESG风险溢价检验:根据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的股票月度收益率数据以及ESG评级数据,先根据前一年度是否获得ESG评级将股票分为未获评组(0)以及获评组(1),在当期买入获评组股票并卖出未获评组股票(1-0),构造多空套利组合。将(1)、(0)、(1-0)组合收益进行单变量T检验。之后再进行FF3因子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收益,同样也进行单变量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没有获得ESG评级的股票市场收益率整体高于获评股票,构造多空套利组合也能获得显著超额收益,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对于能够入选ESG评级的企业较为放心,认为其风险更低从而给予较低的期望收益率,而对于未获得评级的公司则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假设1的成立。
基于绿色效率因子的超额收益实证检验分析——模型(3-5):为检验市场是否存在ESG超额收益,在取得ESG获评的企业中,根据ESG得分将股票分组,并构造多空组合(ESG得分高−ESG得分低),多空收益即为因子????,详细构造方法见第三章第二节,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对比分析采用了华证指数、商道融绿以及Wind数据库发布的ESG评级数据,时间跨度为三者均出具评级数据的重合部分。从表7中可以看到在三个数据维度下绿色效率因子????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75、0.495以及0.242,分别在1%、1%以及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当高ESG评级的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也就是说假设H2成立。
因子收益来源的分析:通过模型(3-5)回归结果可知,ESG绿色效率因子能够带来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率。具体到ESG相关因子当中,以绿色效率因子????为例,如果通过FM回归发现其风险暴露系数为负且显著,则说明????与股票超额收益负相关,较低ESG评级股票的收益高于高评级股票,并且这些超额收益的来源是风险补偿。若????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则说明????与超额收益无关,在模型(3-5)回归结果中显示的超额收益可能是由于错误定价所导致的。
根据以上分析,本部分利用Fama-Macbeth面板回归来验证绿色效率因子????的风险来源。其中被解释变量为个股月收益率,解释变量为绿色效率因子????,在CAPM面板回归中主要控制了市场风险系数????,在???? − ?????ℎ − 3面板回归中同时控制了市值、取对数的账面市值比和市场风险系数????等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CAPM模型和FF3模型的基础上,绿色效率因子???的风险暴露的回归系数为0.0015与0.0021,都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可以说明绿色效率因子????与超额收益无关,高ESG得分组合拥有高的收益,????因子能够与股票收益正相关,并不是源于承担了更多的风险。风险补偿理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市场ESG相关的超额收益来源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错误定价。
企业ESG评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的中介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固定效应回归(FE)估计模型来检测ESG评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以及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包括模型(3-7)、(3-8)以及(3-9),回归结果如表12所示:
为了验证假设H3是否正确,本文对ESG表现与企业价值进行回归(模型3-7)。从上表12中第2列回归数据可知,在加入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后,解释变量ESG的系数为0.003,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ESG表现会正向影响企业价值,在加大对企业的责任投资时,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往往更容易吸引投资者和客户,从而提高其价值。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应可以协调发展,并非为相互矛盾体。
为了验证假设H4是否成立,本文进行ESG表现与企业创新(Innovate)进行回归(模型3-8)。上表中第3列回归结果表明,ESG表现与企业创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假设H4得以验证成立。
为了验证企业创新(Innovate)在ESG表现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进行了模型3-9的回归分析。在表中,第2列、第3列分别验证了ESG表现对企业价值可以协同发展、对企业创新亦有促进作用。在模型(3-9)的回归结果中,企业创新的系数为0.002,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加入企业创新后,创新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作用,但是ESG表现的系数为由模型(3-7)时的0.003降到0.001,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加入Innovate指标时会分担一部分ESG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正向作用,正是通过增强了企业创新投入这一中介作用促发的,投资者更青睐投资ESG表现更好的企业,此类企业会加大创新投入,从而提高了企业价值。
四、结论
第一,基于ESG评级因子风险溢价的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未获评公司具有更高收益率,即市场上存在ESG风险溢价。选择市场上未获得ESG评级的企业进行组合投资,可能获得额外的风险补偿。
第二,在单变量分组检验ESG超额收益中,随着ESG因子得分的升高股票组合的月均收益率也增大,并且ESG多空投资组合(高ESG-低ESG)在市场上可以获得显著正的超额收益。险调整后收益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区间。在构建模型检验ESG超额收益中,绿色效率因子对股票收益有正向影响作用。进一步分析,基于FM回归的风险暴露回归,绿色效率因子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承担ESG风险暴露与超额收益率无关,风险补偿理论无法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错误定价入手来找寻超额收益的来源。通过研究文献分析,ESG因子与质量因子存在较高的关联,即ESG带来的因子超额收益率可能来源于质量较高的股票。
第三,从更深层次的价值投资角度,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在环境表现方面,企业创新表现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通过政府补贴等手段环节融资约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创新研发中,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社会表现方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创新所需资金压力,最终促进创新;在公司治理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环节管理层技术创新短视问题,促使其重视企业创新,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四,企业创新在“企业ESG表现—企业价值”的链条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创新在企业ESG表现和企业价值间扮演了“桥梁”的角色。从长期来看,企业创新能够通过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使企业有较高的企业价值。通过行业性质与企业性质的分组检验后,发现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提高ESG相关表现能带来更显著的企业价值提升,同时污染行业企业对于ESG指标的敏感度更高,积极承担ESG责任有助于企业长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提升企业价值。
欢迎大家扫描上方二维码
END
排版 | 郑佳
校对 | 樊影 吕睿捷 郑佳
审核 | 洪智武 杨金龙
【2023101501期】
中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