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 近年来,国内电子、通信、控制、测量等领域对数字及模拟集成电路的需求逐步提升,特种集成电路的总体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芯片产业技术的自主可控,积极推进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下游客户采购国产化芯片的趋势明显。
受益于行业的高景气度,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华微)近两年经营业绩增长迅速,并于近日向上交所递交了科创板上市招股书,已获得受理。
据笔者查询发现,成都华微营收快速增长背后依赖于特定型号低端产品,同时其依靠国拨研发项目专项款资金扮靓研发数据,若抛开该笔资金,公司自筹研发投入明显偏低,远远不如同行可比公司,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自主研发能力及竞争能力,使其未来业绩否能保持快速增长存在不确定性。
低端产品助推营收快速增长
资料显示,成都华微前身为华微有限,成立于2000年,2021年整体变更改制为“成都华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其通过中国振华、华大半导体、中电金投合计控制公司76.69%的股权。
深耕集成电路领域二十余年,成都华微聚焦特种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据转换ADC/DAC、智能SoC等重点领域具有多个在研项目及多项技术储备。
受益于行业景气度较高的影响,成都华微近几年经营业绩增速较快。2018年至2021年1-9月(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6亿元、1.42亿元、3.16亿元、4.11亿元,最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速达65.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次为420万元、-1286.71万元、6088.19万元、15989.59万元。
从主营业务来看,成都华微业务包括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其他产品和技术服务四大类。其中数字集成电路包括逻辑芯片、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模拟集成电路包括数据转换、总线接口、电源管理和放大器四类。
其中,数字集成电路中逻辑芯片是成都华微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逻辑芯片营收分别为6807.02万元、7796.14万元、15354.80万元、20800.13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71%、54.85%、48.62%、50.63%;除了2019年外,其他各期逻辑芯片业务收入均占总营收的50%以上。
而逻辑芯片包括CPLD和FPGA两大类产品。报告期内,成都华微CPLD产品销量分别为9.71万颗、4.37万颗、5.60万颗、9.38万颗,均价分别为429.18元、801.48元、1,473.51元、1,319.63元。成都华微称,销量及单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