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醒装睡股东的法律闹钟,
——诉讼维权两板斧!
公司治理中,
小股东常遭遇”权益睡大觉”的困境。
当协商沟通失效时,法律赋予了两把”叫醒锤”,
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
这两招既能维护股东或者公司自身权益,
又能撬动公司治理僵局,
让装睡的侵权方不得不睁开眼。
第一板斧:直接诉讼,专治股东”贴身权益”受损
核心逻辑:股东以个人身份起诉,
解决”直接伤害股东自己”的问题。
实战场景:
1. 查账难?知情权诉讼开路
公司拒绝提供股东名册、会议记录、财务报告?
《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查阅。
就像租客有权查看房东的水电费账单,
小股东可起诉要求公司配合查账。
2. 会议造假?决议撤销诉讼上阵
发现股东会/董事会存在程序违规(如未提前通知)、表决作弊(如虚构投票)或决议违法,
可请求法院撤销决议。
3. 分红赖账?利润分配诉讼追讨
公司作出分红决议却拖着不分红,
股东可直接起诉要钱。
4. 高管作妖?侵权赔偿诉讼索赔
董事、高管违规操作(如私吞商机、违规担保)导致股东损失,可起诉追偿。
第二板斧:代表诉讼,替公司”讨债”的特别程序
核心逻辑:当公司被大股东操控”装哑巴”时,
小股东可代表公司起诉侵权方。
类似孩子被欺负,家长代为出头。
操作手册(以新《公司法》为依据):
1. 谁能出手
– 有限公司股东:
不受持股比例限制,哪怕只有0.1%股权也能起诉
– 股份公司股东:
需连续持股天+单独或合计持股≥1%
2.行动三步走
第一步:书面催告
先向监事会/董事会发函要求起诉(前置程序)。
例外情况:若公司机关被侵权方控制(如监事就是侵权人),可跳过催告直接起诉。
第二步:等待15天
公司收到请求后15天内不回应,视为”躺平不管”,股东可自行起诉。
第三步:代位出击
以自己名义起诉,但胜诉利益归公司。
经典战场:
– 大股东挪用公司资金买房买车
– 实控人让公司高价收购自家关联企业
– 高管签阴阳合同吃回扣
—
3. 风险提示
费、诉讼费等),败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 可能激化股东矛盾,需评估企业存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