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判断一家公司是好是坏,方法很多。有人喜欢从宏观角度衡量,例如“风口”“趋势”“技术”“模式”等;也有人喜欢从微观角度衡量,关注诸如“流量”“转化率”“财务预测”等。

这些方法,听起来似乎有效,其实都太复杂了。那么,判断一家公司是好是坏,有没有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呢?今天,我先给你讲一个美国版支付宝创始人的故事,然后分享衡量公司好坏的三把“尺子”。

彼得·蒂尔是美国版支付宝Paypal的创始人之一,也是Facebook的早期投资人。有一次,在一个CEO会议上,有人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

彼得·蒂尔说,好公司不会用一连串时髦的词来描述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硅谷每年都会流行一些新词,比如说:教育软件、医疗健康、云计算、大数据等等。

如果听到一个创业公司用这些时髦的词进行自我标榜,那你应该赶紧走开,因为他们只是在糊弄人。

既然时髦的词,不能帮助我们衡量公司的好坏。那怎么办呢?其实,衡量公司好坏有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子是“利润”,这是衡量公司好坏的最硬尺度。

赚钱的公司一定是好公司,赚大钱的一定是大好的公司,不赚钱的可能不是好公司。

很多创业者往往避谈利润,开口闭口“模式性感”“符合趋势”,或者宣称“赚钱不是问题,我们不赚钱是因为我们现在不想赚钱,我们现在在为公司未来赚大钱做准备”。其实,这恰恰说明他们没有能力获取利润,甚至不知道如何才能获取利润。

公司就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取利润的组织,利润当然应该是衡量公司好坏的第一把尺子。再好的模式、再好的概念,如果最终不能获取利润,就是毫无价值的。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家公司今年盈利两亿,明年4亿,后年8亿,你说这家公司好不好?当然好,这家公司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很大。

如果一家公司还没有盈利,我们还有第二把尺子,就是收入

收入越高的公司价值越大,收入增长速度越快的公司价值越大。

公司的每一分收入都是用户付出的,如果很多用户愿意给你钱,说明有人需要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即使公司现在不赚钱,未来也一定有赚钱的那一天。

但是在用收入这把尺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收入必须是有规模的。一家虽然不赚钱,但今年收入5亿、明年收入10亿的公司一定有价值,一家不赚钱,今年收入500万、明年收入1000万的公司不一定有价值。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既然公司已经选择放弃利润而追求收入,若还不能追求到可观数量级的收入,那就说明要么市场有问题,要么产品有问题。

如果一家公司利润和收入都没有,怎么办?那只能试试第三把尺子:黏性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大的公司是好公司,用户规模增长快且有黏性的公司是好公司。能够获得海量规模用户,至少说明你的产品和服务有人需要。

“海量”的标准是你的用户占所有潜在用户的比例。放弃了利润,放弃了收入,如果还不能让应该使用的用户中的绝大多数使用并且高频使用,这样的公司就不具备价值。

说到这里,我来总结一下:创业的本质就是“做出有人愿意买的产品”,并且“找到方法把产品源源不断地卖出去”。“利润”“收入”“黏性用户规模”就是衡量公司好坏的三把尺子。三把尺子之下都不过关,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没有价值。

好了,今天是帆向商学院给你讲企业管理故事的657天,说的是“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好是坏”。今天,我先给讲了一个美国版支付宝创始人的故事,然后分享衡量公司好坏的三把“尺子”:利润、收入、黏性用户规模。

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越简单,越趋近本质。我们与其听创业者大谈行业趋势、市场潜力、技术领先,不如直接拿起这三把尺子称一称公司的斤两,一目了然。

希望今天的故事和方法,对你有启发。喜欢帆向商学院,请分享给你身边爱读书的管理者。感谢有你。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是好是坏?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