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对乐视的调查,是从2019年4月开始的。直到今年的4月12号,处罚决定书才正式公布:由于在信息披露上违法违规,证监会对乐视网和第一大股东贾跃亭,分别罚款2.4亿元,而且贾跃亭被判终身不得进入证券市场。 在过去的三年里,乐视的债务累积如山,亏损严重,而贾跃亭本人在2017年的时候去了美国。在海外申请破产之后,贾跃亭至今没有回国,反而重启了造车计划。 认定违规为索赔奠定基础
乐视网和贾跃亭在信息披露上违法违规,这具体指的是在2006年到2017年间,乐视网连续十年的财务造假。
先是在上市首发的阶段,乐视为了满足上市发行的基本条件,开始虚增业绩,具体的手段是虚构业务和虚假回款。而在顺利上市之后,乐视又用自有资金循环和串通“走账”的办法,继续虚构业务收入,最终被认定为欺诈发行和虚假记载。
乐视连续十年的财务造假,就像一场贾跃亭编织的梦想骗局。
2016年10月,乐视体系出现了资金链上的问题,“乐视帝国”随后迅速坍塌,贾跃亭本人也在第二年飞往美国,重新做起了“汽车梦”。
脚踏进了乐视这场幻梦,有的人甚至开始借贷炒股,最终却蒙受了巨额的损失。
现在,乐视和贾跃亭收到了巨额罚单,但投资者的这部分损失,又该向谁追讨?
实际上,证监会的处罚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索赔的起点。在乐视被监管认定存在违法违规之后,按照程序,投资者就可以对这家公司提起索赔诉讼了。
到2019年的4月29号之间买入了乐视的股票,不论之后是卖出了还是继续持有,符合条件的受损投资者都可以对乐视网提出索赔。
律手段,先在境内仲裁或起诉,然后寻求境外资产保全与执行,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资料图:贾跃亭。图/网上信息
集体诉讼操作难度大也可寻求中介机构赔付
至于具体要怎么赔,在新《证券法》的支持下,或许“小米加步枪”的单打独斗并不是唯一的选项。
未来,乐视造假案或许也能成为特别代表人诉讼的选择标的。
代表人诉讼又叫集体诉讼,投资者们联合起来,音量自然也能大不少。
案子,无论是投资者数量还是影响力和舆论关注程度,都和当年的康美药业不相上下。康美药业是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代理的第一起特别代表人诉讼。李寿双认为,乐视网也可能像康美药业那样,启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
关于这一点,清华大学法学教授汤欣也指出,代理机构投服中心的资源很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所以,选择什么案子来进行代表人诉讼,不光要看是不是重大,也要看能不能取得结果。
乐视网的这个案子,影响肯定是相当重大的。不过问题在于,这家公司在2018年就宣告破产了,创始人也逃遁到了海外。现在的贾跃亭,在美国申请破产重整,在国内也早就成了失信人。
这么一来,问题就变成了“谁来为索赔埋单呢?”
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张巍认为,投资者要索赔,对方的赔付能力是一个硬指标。那些要为造假承担实际责任的个人手中到底有多少资产,这相当关键。如果赔付不出来,就算是采用了代表人诉讼,结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2019年10月,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份关于贾跃亭的裁定书。文件显示,当前贾跃亭名下已经没有任何银行存款了,没有可以处置的不动产、机动车或者是对外投资等其他财产。当时贾跃亭的主要资产,是旗下造车计划FF母公司33%的股权。
而且从程序上
不过,要是乐视网和贾跃亭确实赔不出钱来,投资者们还剩下另外一个指望,那就向参与了乐视造假的中介机构索赔。
这也是基于新《证券法》的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存在虚假记载等行为,而且最终造成了投资者受损,那相关的一系列人员和机构,除非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也要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
汤欣认为,客观来说,乐视网和贾跃亭很可能没有赔付能力
…… · 张鸿说 ·对多数围观群众来说,高额罚单可以被看作是乐视造假案的终点。
但是,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来说,从健全的资本市场秩序来说,这个处罚结果只是一个起点。
排版:王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