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有家做包子的小店,1年赚10万块,老板人也勤快,希望扩大生意。这时候钱不够,想找人投资。有个眼光长远的投资人A跑来,说「我用20万入股
你家一半,按你现在的赚头,我每年能赚5万,要4年才回本,你也不算太亏。」老板想着挺好,就达成交易。结果这个包子店经过两年发展,共开了3家分店,当年赚了40万,生意特别红火。
如果把这个看成一个正常的股票交易,每年赚得10万块就是公司的Earning,A入股后预计每年能赚的5万,就是Earning Per Share即EPS,回本需要的年数4就是P/E。
这时候有投机型的投资者B看中了包子市场,也想参一脚。A就对他说:「你看这包子铺前年赚10万,去年赚20万,今年就能赚40万,按这个趋势明年能赚80万,后年赚160万,大后年就是320万。我这一半股权卖你280万,你用3年就能回本,我当年还是按照4年回本的价格卖来的呢。」B一想确实不错,就花了280万买断了A手上的股权。
还是用股票交易来看,这一年包子公司的Earning是40万,EPS是20万,B开价280万每股,这时候P/E值实际上是14倍,是A买进时P/E值的3.5倍。A卖出了他手上包子店的股票,两年内赚了14倍,而公司在这两年间的利润只增长了4倍。对应戴维斯双杀效应,A手上的股票价格增长不仅因为公司的Earning增长了,还因为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预期的增长的乐观估计,使得交易时的P/E值也增长了。A的投资收益,是EPS和PE都增长带来的乘数效应。
但实际上如果B更精明一些,就知道A所说的每年翻倍的成长是不大可能持续性实现的。但投资者在面对高成长性的公司时,也时常会搞不清哪些增长是可持续性的,哪些是不可持续的。
在公司进入衰退期时,把这个故事反过来说一遍就好了。
PS:谢
昌明邀。我发现我好喜欢用包子来打比方啊╮(╯_╰)╭。
包子铺收藏夹请戳:
财务包子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