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数据显示,中国CPI和PPI再次双降,而美国CPI同比涨幅为4.9%。这两个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背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分工到脱钩,中美的经济变化对通胀和通缩产生的贡献有所不同,这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以前互为镜像,同涨同落。在全球化时代,中国负责生产、放债,是最大的供应链;美国负责消费、负债,是最大的市场,两者互为镜像,同涨同落。但是中美脱钩之后,这种关系被打破了:美国缺少供应链,债务过剩,通货膨胀;中国缺消费市场,产能过剩,通货紧缩。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最需要做的是重整供应链,核心回归本土,制造转移到东南亚和南美。中国最需要的则是扩大市场,今年开始的内需战略,加上最近一连串的峰会扩大外需。这个过程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双方都在付出代价:美国通胀加外债风险,中国通缩加内债风险。双方要比速度快和能够先熬过去。

但是,从对金融风险的掌控来看,中国要比美国在这方面更有体制优势。因此,很多人说,坐下并谈一谈会是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用通缩和通胀来衡量经济和金融风险。目前,中美的经济形势依旧复杂,必须采取一种更加综合的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中美两个经济体的通缩和通胀,必须把它们放回更大的经济和金融背景下来进行看待。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剧变,这需要我们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协作方式。我们需要知道,通缩和通胀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多的问题是由政治,经济和金融背景所引起的。


中美脱勾下的通缩和通胀:一场世纪大博弈的观察

股盾网提醒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