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证监会通过交易所网站发布公告称:有个别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该等个别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反法律法规,根据《证券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股盾网正在办理因上市公司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致使投资者损失的股票索赔案,具体监管机构立案调查的细节事项,有待于交易所进一步公开信息,但是股盾网团队认为,依据新《证券法》及司法解释,如上市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赔偿投资者损失,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的责任由原来的“过错原则”改为“过错推定原则”,除非能够充分举证证明自身无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相关规定彰显国内证券诉讼领域惩戒机制更加完善。
国产中间件龙头轰然崩塌:东方通20CM跌停背后的资本迷局与6万投资者血泪2025年4月15日,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黑色星期一国产中间件龙头企业东方通(300379.SZ)开盘即被184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20%的断崖式暴跌让66.89亿元市值顷刻蒸发。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股价震荡,而是资本市场的又一次血腥警示——前夜,证监会一纸立案调查书直指其涉嫌财务造假,退市利剑高悬头顶,6.07万投资者一夜坠入深渊
财务魔术终败露:从“盈利神话”到“退市倒计时”东方通的坠落轨迹堪称资本市场的“教科书式暴雷”2022年,其通过虚构“临沂临港智慧云脑”“公安天网工程”等项目收入,将5921.41万元净利润粉饰为亏损3936.65万元,上演了一场惊天财务魔术。
这场表演的余波在2024年达到高潮:北京证监局连续两年对其收入确认问题发出警示,审计机构大华所、德皓所相继被曝“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函证程序缺失”,甚至出现合同签署日期早于审批日期的荒诞漏洞资本游戏的终局在2025年4月14日被彻底揭穿。
据监管文件披露,该公司涉嫌通过虚增收入、延迟商誉减值、关联交易腾挪等“三重伪装术”,将2021-2023年净利润从2.48亿元断崖式拉至-6.73亿元,2024年预亏更达4.32亿-5.37亿元而高达3.5亿-4.2亿元的商誉减值计提,则被质疑为掩盖核心业务造血不足的遮羞布。
股盾网团队认为,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规定,如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重大性违法违规,致使投资者在证券交易中遭受损失的,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损失。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通过法律程序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索赔。
机构与散户的集体沉沦:谁在刀尖舔血?这场灾难中,6.07万投资者无人幸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南方中证1000ETF等机构仍持有超千万股,中信证券资管更以571.53万股新进十大流通股东。
讽刺的是,就在暴雷前一个月,海通证券研报仍给予“优于大市”评级,公司实控人黄永军却在2024年斥资5006万元增持481.75万股,试图以“白衣骑士”姿态稳定市场信心散户的处境更为惨烈一位投资者在股吧留言:“昨天刚割肉东方集团,今天又踩中东方通,带‘东方’的股票成了索命符。
”这种悲鸣背后,是创业板退市新规下流动性归零的灭顶之灾——若最终触发重大违法退市,投资者或将血本无归
监管失灵与生态裂痕:A股何时终结“猎杀游戏”?东方通的崩塌撕开了资本市场的深层病灶从康美药业到东方通,劣质企业通过“造假-融资-再造假”的循环收割韭菜,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则沦为利益同盟数据显示,A股近三年因财务造假受罚的企业中,70%存在“存贷双高”“大额商誉”等预警信号,但监管介入往往滞后于资本出逃。
更值得追问的是,当北京证监局2024年5月已对东方通收入造假开出罚单,为何仅微调数据后股价反涨23%?当审计机构频繁更换、函证程序形同虚设,为何未能触发预警机制?这场由财务造假引发的资本屠戮,本质上是制度缺陷下对中小投资者的定向围猎。
投资者权益保护困局:制度补漏还是人性博弈?眼下,维权通道已紧急开启法律界人士指出,凡在2022年4月30日至2025年4月14日期间买入的投资者,均可依法索赔但这剂“事后救济”显然难以抚平创伤——当造假的成本远低于收益,当“应退尽退”仍停留在口号阶段,谁又能保证东方通不会是下一个暴雷序曲?。
资本市场的星辰大海,不应由散户的鲜血铺就当监管利剑真正实现“造假即退市”,当中介机构重拾“看门人”责任,当投资者学会用现金流、ROE、商誉占比构筑防火墙,这场持续三十年的“猎杀游戏”能否迎来终局?而对于此刻仍在跌停板上挣扎的6万股东,他们的至暗时刻,又能否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股盾网证券诉讼团队提示:如因上市公司重大虚假陈述误导,造成损失的,建议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挽回部分投资损失。法院审理中,因审判执法人员对法律问题存在不同理解,索赔结果以法院最终生效裁判为准。